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新闻快讯>正文

挑战与突破,他们在奔跑中国的路上永不止步

来源:中国体育网    时间:2019-12-16 16:32:49    浏览次数:     字号:TT

  12月15日,“奔跑中国”2019福州国际马拉松的比赛圆满落幕。而在赛场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断挑战自我的马拉松精神与广大跑友共同奔向终点,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奔跑中国”的意义。

  慢工出细活的林玉登

  21年,林玉登手中的钳具换了一批又一批,摞起来的设计图纸早已高过人。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技工从零学起,带着谦逊与好学,凭借一颗恒心与匠心,成长为了高级技师,并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作为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工模中心副主任、高级技师,林玉登从1996年至今一直从事模具钳工工作。2012年,他带领团队在全国率先突破“表芯夹板模具的成型工艺”项目,开发出CH31机芯。

  林玉登说:“CH31机芯的突破,打破了日本精工西铁城在全球的垄断地位,而我们中国自己的表芯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在上润,林玉登一开始做钟表表芯,为了尽快掌握模具技术,他勤学苦练,3年之后,一整套模具制作下来,都是自己跟踪搞定。即使只有一根头发丝大小的加工精度,也能轻车熟路的处理好。

  十几年来,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将产品模具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出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装配方式,解决了大批量的生产技术难题,并获得公司齿轮同轴度结构改进奖。为公司提高生产效率,节省电费、节省人工等直接经济效益等约600万元左右。

  工作台上的寂寥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一个表芯有100多个零件,一片夹板有近30个齿轮,一款新出的产品就需要有100多项设计。这份看似枯燥的工作,却时常在瓶颈处给林玉登带来“柳暗花明”的力量。如今,林玉登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拿过一张图纸,就能看出设计的问题,就算是差距几毫米,也能一眼就指出来。”林玉登说。

  研发制造CH31机芯,是中国的表芯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的一次质的飞跃。由于夹板上有108个三星尺寸,精度要求达到正负五个微米,再加上自身功能局限影像,品质一直不稳定。第一次产品出来后,披锋、毛刺多,多项尺寸达不到精确要求。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从教训中找经验,在研讨中寻找改良,最终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林玉登说:“机芯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在跑一场马拉松,必须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才能取得成功。”

  百姓的贴心人郑庭富

  作为鼓楼区洪山镇黎明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委书记,郑庭富是名副其实的领路人。他兴办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大中型商贸,使黎明集团发展成为企业经济综合资产百亿元的经济实体。每年给社员发放三千多万的退休金,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

  历史上,黎明村只是福州市郊一个普通的蔬菜农业村。由于地势低洼,这里曾经“十年九灾”。改革开放之后,这里的菜地逐年减少,黎明村的人没有把征地款分光、吃尽,而是用来办企业。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1992年,黎明村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村级企业集团公司——黎明企业集团,集中了100多家由黎明村控股的企业,经营范围拓展到科研、生产、商贸、金融、房地产、农业、高新科技等。

  郑庭富说:“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给人民群众谋福利。我最骄傲的就是我们的农民每年的福利待遇都有所提高。”

  在郑庭富心里,黎明富起来第一要做的就是教育。于是他创办了黎明学校,除了义务教育,也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开创了一条企业办学的新路子,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储备人才。

  黎明村的所有儿童,可免费入读村办幼儿园。村民子弟考上高中,学费能到村里“报销”。黎明幼儿园曾获评“市先进幼儿园”等荣誉,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现有学生四百多人,本村孩子约占三分之一。

  40年来,作为时代的探路者,郑庭富展示了自己的担当和作为,也闯出了一条新路。“我就是一个农民,正式入党宣誓的那一天,我已经把自己交给了农村,交给了农民,交给了祖祖辈辈养育我的土地”,郑庭富说。

  守护城市洁净的郑贞良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场的重型特种机械操作手郑贞良,已经在这个岗位工作了24年。作为垃圾填埋场特种机械操作班的班长,常年在几百吨的垃圾中,一工作就是近十个小时,每天带领仅十人的团队处理上千吨垃圾,守护着整个红庙岭。

  24年来,面对恶臭的工作环境,他本来有多次选择调整岗位或离开的机会,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如一颗钢钉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主任郑炎斌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厂设计接收垃圾700吨,实际他们接收了2000多吨,三倍于常人,真的不简单。”

  由于长期坐在驾驶室内,郑贞良腰部右下方疼痛难忍,“连上车都要爬上去,下来也是滑下来”。

  因工作任务重,去医院诊断后没有及时休息,康复效果不明显。这时,场站领导决定给他安排一个生产科副科长的职务,让他不再从事机械操作,可以较好地恢复身体。然而,郑贞良并不“领情”。他多方求医,经过一位老中医的精心诊断,他的身体康复了,再次登上了操作车。

  郑贞良说:“环境越艰苦越要坚持,因为这是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和城市的建设,我们不能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

  因为长时间在腐臭的环境中工作,身上异味极大,为了赶时间,也为了不影响别人,郑贞良一般不会在食堂吃饭,他常常在车上解决食物。“这个我都习惯了,我们是服务群众的,而不是给大家添麻烦。”

  看着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好,郑贞良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郑贞良与垃圾山相伴了24个年头,他用整个青春坚守着这个岗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不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总有像他们这样的一群人默默付出,尽心守护,敢于挑战,在“奔跑中国”的路上带领身边人朝着幸福一路奔跑。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