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新闻快讯>正文

2016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稳步推进

来源:中体在线    时间:2017-04-26 07:39:12    浏览次数:     字号:TT
(原标题:2016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稳步推进)

记者:李雪颖

2017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4月18日至19日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16年青少年体育工作,并对2017年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了部署。过去的一年里,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根据体育总局统一部署,在各省区市体育部门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扎实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十三五”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稳妥推进全国体校联合会脱钩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改革是落实中央“放管服”的重要举措,是体育改革向深层次迈进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办、国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全国性体育协会脱钩试点工作有关部署,完成全国体校联合会脱钩试点实施方案审批工作。按照“五脱钩、五规范”的要求,重点完成了脱钩试点实施方案和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管理、党建和外事方面的脱钩事项具体方案。按照民政部《关于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后办理相关手续的公告》要求,完成了法定代表人变更、住所变更、负责人变动备案及修改章程的变更、核准、备案等相关手续。 强化顶层设计 研究制定《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从总局层面对“十三五”期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系统性部署。《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已于2016年9月正式印发。《规划》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和短板,提出了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根本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建立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十三五”时期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十三五”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行动依据和基本遵循,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实际行动,是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 2016年制定完成《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报批稿)》。为进一步加强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自2014年启动了《指导意见》研制工作。两年来广泛听取各省区市、各项目中心、部分基层单位以及教练员、文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目前还在报批中。《指导意见》对新时期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训练、竞赛体系的建立完善,青少年三级训练网的范围和任务,以及丰富学校体育内容和发展社会力量都提出明确目标任务,是指导未来十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 制定完成《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报批稿)》。研制工作于2015年启动,经专家组起草并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形成报批稿。《促进计划》以“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宗旨,从建立完善有利于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的体制机制着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全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格局,为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提供了政策指引。 推进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抓好运动员文化教育落实。按照23号文件要求,在2015年督导的基础上,2016年督促被实地检查的9个省市针对问题予以整改。在35个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进行了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其中25个项目的运动员参赛资格与文化测试成绩挂钩,6000余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了赛前文化测试,在提高各级体校对运动员文化教育重视程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积极推进《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的贯彻落实。各奥运项目管理中心依据《2016-2018年度执行计划任务书》有序推进本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开展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在认真总结前三届基地认定工作基础上,贯彻中央“放管服”相关精神,对本周期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方法和程序进行改革,改变过去省区市申报、总局核查审批的程序,而是依据奥运周期内各省区市后备人才规模和世界大赛成绩占比进行指标分配,各省区市按照分配指标组织开展本地区基地认定工作,将认定权交给各省区市体育部门,使认定结果更好反映当地实际情况。各省区市共有370所体校通过认定,其中命名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19所。总局对上述认定结果进行了抽查,2016年抽查了47所,其余体校计划在2018年的中期检查中重点抽查。 推进《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修订实施。完成了全部奥运项目《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开展了大纲培训,通过基地认定、训练营、竞赛活动等全面推进《大纲》的执行落实,有效促进青少年科学训练水平的提高。 推进科学选才方法的实施。完成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短道速滑、乒乓球、羽毛球8个项目的青少年选材指标的研究。 继续资助做好训练营。2016年,资助项目中心举办39个项目训练营,包含全部冬夏两季奥运项目,累计7500余人参加。在资助的同时,从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经费管理、做好项目总结等几个方面,对训练营的管理工作加大了力度。 推进青少年体育普及与提高 不断提高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的带动作用,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2016年2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办冬季阳光体育大会,8月在陕西省渭南市举办夏季阳光体育大会,参加人数超6000人。其中2016年冬季阳光体育大会首次设立分会场,夏季阳光体育大会实现了分会场在各省区市全覆盖。央视新闻联播等电视、网络平台广泛报道,社会效益显著。联合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5个项目的全国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乒乓球、羽毛球两个项目的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比赛和8站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夏令营,同时资助总局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开展67项青少年夏(冬)令营活动。2016年各项赛事活动共有约20万青少年参与。 推进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总量发展到5033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超过1700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达164个,省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达37个。在“十二五”时期开展“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认定命名的基础上,提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认定命名的标准和质量,开展了“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俱乐部”评定,根据评定标准全国命名“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俱乐部”150家。扶持资助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广东、重庆6省区市省级俱乐部行业协会,使其发挥枢纽作用,引领促进本地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在辽宁等10个省区市试点建设11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目前已在全国19个省区市共建设38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 进一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研制了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标准、管理办法,以及营地星级评定办法。研制青少年体育器材标准和在全民健身中心设置青少年体育功能区方案。 做好青少年体育基础性工作 制定发布《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展现了青少年体育发展成效,对近期引导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与规划的出台背景、意义和组织实施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规划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者培训。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注重技能、突出实效”的原则,采取综合、单项、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面向省区市体育局和总局运动项目中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和体校,组织14期大纲培训、2期西部体校送教上门、3期足球青训教练员培训、2期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12期传统校师资培训、2期传统校校长培训、2期营地管理人员培训、1期青少年体育管理干部培训、1期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培训,累计培训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工作者3640余人。 强化青少年体育宣传。通过《中国体育报》、《青少年体育》杂志、体育总局政府网站等平台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和世界雪日等青少年体育活动得到广泛宣传,社会反响良好。 完善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制度。建立完善全国青少年体育统计年报制度,统计指标基本涵盖了青少年体育工作各方面,实行年度统计,摸清了全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基本状况,为科学决策服务。 初步完成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建设。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已完成管理系统软件验收,准备在部分省区市开展试点,这将为源头上遏制运动员“假年龄、假资格”问题、准确及时掌握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基本情况打下基础。、篮球、射箭、高尔夫球和旱地冰球等项目的“草根教练”认证,开展草根教练培训近1000人。在政府采购项目中,提出供应商必须拥有市级以上项目协会颁发的教练员证,从而进一步保障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质量。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