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骆明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中国足球协会连续三年举办大众汽车青少年足球赴德夏令营及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培训班
8月17日,大众汽车青少年足球赴德夏令营正式开营,从国内遴选的14名足协各地青训中心的教练,以及16位U12年龄段的球员,在沃尔夫斯堡度过了为期10天的进阶挑战。体坛加总编辑、国际足联金球奖中国区唯一媒体评委骆明受邀参加本次大众汽车青少年足球的公益活动,关于青少年足球他有很多思考。
中国足球青训现状如何?中国青训未来方向是什么?随同中国青训教练和少年球员赴德受训的一周,我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
青训中心,奠基中国足球未来
国足过去十余年成绩滑坡,根源是青训不行。这已是业界共识。2015年足球改革方案出台后,中国空前重视足球,各方一起参与青训工作。而足协建立的青训中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欧洲顶级强国法国和德国,还是冰岛、卡塔尔、越南等欧亚新贵,这些在青训上实现过跨越式发展的国家,成功方法很“简单”:足协出面建立青训中心,时间一长必然见效。
2018年初,中国足协挂牌了15家青训中心,计划到2020年建成50个全国青训中心。这些青训中心,给足球启蒙阶段的少年球员(7岁到12岁)提供了最宝贵的接受正规培训的机会。这个阶段的训练,几乎能决定球员的足球成就,如足球智商极高的温格,没有成为高水平球员,就是因为12岁才接受足球启蒙。在专业化体校时代终结后,这曾是中国足球长期缺失的一环。即使中超老牌俱乐部北京国安,也迟至今年才开始筹建U8至U12梯队,日前刚完成U12梯队的首次选拔。
此次“大众汽车教练培训班/青少年夏令营”,从国内遴选了14名足协各地青训中心的教练,以及16位U12年龄段的球员。这个夏令营已经进行到第四年,今年重庆首次有队员入选,而且一来就是3人,可见重庆青训中心成效斐然。赴德受训的重庆教练唐云翔介绍说,该青训中心有超过200名球员,覆盖2007至2012年龄段(即7岁至12岁),每个年龄段还有两三名女球员混在其中。小孩受训不收费,平时在学校正常上课,出色者会进入重庆足球俱乐部梯队。
中国足球从专业化迈进职业化,一大负面效果是,家长培养小孩踢足球花费不菲。青训中心提供免费培训,让最出色的足球少年能脱颖而出,这无疑是中国足球的福音。
当然,光有足球苗子还不够,教练质量更为关键。常听说一句话:“足球人口决定一国足球水平。”这话不完全对,接受低劣青训的足球人口只是凑数罢了。真正正确的是,“青训教练(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一国足球水平。”
2007年我赴米兰参加中国-意大利足球论坛,演讲之后,一位现场观众提问:意大利如何帮助中国足球?我当时的回答是“派100个青少年教练来中国”。
11年之后的2018年,中国足协启动了“百名青训外教计划”,计划到2019年底聘请100名左右的高水平外教参与青训。唐云翔介绍说,重庆青训中心有三名来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教练,葡萄牙教练还在刚培养出超新星费利克斯的本菲卡俱乐部工作过。
大众汽车助力中国青少年足球已有6年。2013年起支持“彩虹桥工程”,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足球。2015年起,又与中国足协合作,开展了多项推动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公益项目。组织青训教练赴德国学习最先进足球,正是抓住了中国足球青训的急所。
一位参与多届赴德培训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此次参训的教练,整体素质较高,对于足球青训的先进理念有足够了解,同时又虚心好学。我想,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基层教练,或许预示了中国足球的光明未来。
中国青训的问题出在哪里?
此次“大众汽车教练培训班/青少年夏令营”,有强大的专家指导团队。德国1990年世界杯冠军队成员、沃尔夫斯堡首席球探利特巴尔斯基亲自带领小孩训练和比赛,沙尔克04—河北华夏幸福青训营主教练克拉夫特负责指导青训教练,前中国国青主帅克劳琛也受邀给教练和小孩们授课。作为长期接触中国青训的专家,他们指出了中国青训的不少问题,相信能让受训教练受益匪浅。
沃尔夫斯堡俱乐部首席球探,沃尔夫斯堡俱乐部形象大使皮埃尔·利特巴尔斯基担任此次大众汽车青少年足球赴德夏令营主教练
前中国U20男子足球队主教练埃克哈德·克劳琛担任此次大众汽车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培训班特邀讲师
克拉夫特说,中国青训的一个问题是,“把小孩当成小的成年人”,U10队可以进行一个小时以上的录像分析,U11队就进行德甲式的运动能力测试,战术课可以讲上半小时。而在欧洲,一般要到U12才进行战术训练,之前更多让小孩自由发挥。
克劳琛则直指中国式训练的缺陷,“中国的足球训练是机械性训练,扼杀了球员的创造力。跳水、乒乓球等运动,都是单人对抗,是固定动作的简单重复,故而中国运动员可以训练得很好,但足球作为团队运动,难度就大得多了。”克劳琛说,中国球员在训练中,动作可以做得很完美,但一对抗就不行,这是因为平时训练中缺乏对抗。正确方式是,把大部分训练内容与比赛结合。
克劳琛经常到访中国接触青训,他对一些教练的做法深恶痛绝。“有的教练打球员,如果这发生在德国,他得马上找新工作。有的小球员做错了,教练边推搡边骂,这是违反教育学的。甚至当球员在场上比赛时,有的教练在教练席抽烟,这是非常不职业的。”
克劳琛还指出,中国教练在场边不要太多指手画脚,要给小孩们充分的空间,在不断“试错”中提升自我。利特巴尔斯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此次中国小孩们与沃尔夫斯堡的相近年龄梯队作赛三场,第一场比赛,中国少年克服时差,以4比2战胜狼堡U11,此役狼堡教练不停地在场边大声叫嚷。当天利特巴尔斯基在接受采访时,还把它当成反例,“可能这个教练太想在中国客人面前露脸了。”
中国青训的特殊之处
除了与世界先进理念的差距,中国青训还有其特殊之处,如国土面积太大。重庆青训中心因在本区域实力突出,找到合适的对手并不容易,而大连青训中心所在的辽宁,足球基础更好,球员们参与的高水平比赛就更多。
利特巴尔斯基对比道:“德国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组织比赛相对容易。而中国地域太大,不如把重点放在足球运动发展更好的省份。”此说法不无道理,只是足协如果这么做,对足球欠发达区域来说未免不太公平,或许经济更发达、足球基础更好的省份可以做得更多,如建立自己的青少年联赛体系。
中国青训的另一问题是场地太少。大连青训中心教练洪海峰介绍说,该中心与很多业余青训俱乐部有合作,因为社会上场地太少,这些俱乐部只能用校园的场地。如这次来到德国的大连少年张浩,这位以伊涅斯塔为模板的中场球员,来自一家叫“龙卷风”的青训俱乐部。洪海峰教练称,大连基本只有专业型的青少年俱乐部,都以培养职业球员为目标,而不像中国场地更丰裕的那些大城市,还有很多纯为普及青少年足球的“兴趣班”。
中国场地稀缺的现实,决定了“校园足球”的重要性。克劳琛说,德国其实没有校园足球,“德国的足球,或者其他的体育产业,都是基于俱乐部制。我们两个人一起聊天,成立一个俱乐部,然后找更多的人过来参加这个俱乐部,德国的小孩都是在俱乐部这样一个体系下成长起来。”
近年来,中国在大力发展“校园足球”。校园足球在大力普及青少年足球的同时,与职业足球青训也有了竞争关系,有的小孩,必须同时参与两种体系的青训,甚至被迫二选一,放弃职业足球青训,毕竟“上好学校”足够诱人。事实上,中国的合格教练就那么多,且更多地集中在职业青训体系。有的赴德教练便反映,他们青训中心的小孩有时要应学校要求,参加一些水平不高的活动或比赛,对手水平不济,踢得没有意思,接受的一些非正规训练,还把足球习惯带坏了。
此次部分少年球员为了来德国,推掉了校园体系的夏令营活动。对于球员本人,来德国受训本是提升自己的大好机会,有关部门却下发通知,要“追罚”这些少年球员,这未免小题大作。校园足球本应以普及足球为第一要务,全力配合职业青训。
中国足坛最近的热门词汇“归化”,同样是此次德国之行的热议话题。克劳琛坚决反对归化,“如果菲律宾做这个事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中国完全不需要,中国有太多太多有天赋的球员,关键是我们如何给这些有天赋的小球员以机会。我现在看到,郜林还在踢,赵旭日还在踢,那我们有天赋的年轻人去哪里了,为什么他们不可以踢上高水平的职业联赛?”
利特巴尔斯基的态度则相对宽容,“足球这项运动,首先得给孩子的父母和教练带来信心。(归化)这种短期手段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足球,必须得有自己的逻辑、文化和哲学,这是需要通过青训长期发展的。”
中国青训无法在短期内把课补完,2022世界杯用归化球员实属无奈,只希望冲击2026年和2030年世界杯时,中国接受更好青训的00后们能挑起大梁,没准会有这次赴德训练的少年——前国脚肇俊哲和张永海的儿子便在这支队伍中。
来自全国青训中心的U12小球员沃尔夫斯堡俱乐部足球青训学院的U11与U12队伍进行了三场友谊赛
像德国一样与时俱进
中国青训在学德国,德国青训也在自我革新。去年德国队兵败俄罗斯,本是成年队的偶然事件(毕竟他们的国家二队一年前还轻松捧起联合会杯),却引发了德国足球界的大讨论。德国队领队比埃霍夫认为,如今德国足球青训更多看重的是控球、传球和场上的位置感训练,战术素养往往被认为比个人能力更重要,因此像前锋和边后卫等更需要个人能力的位置,迟迟没有好苗子培养出来。
德国青训变差了吗?我把问题抛给利特巴尔斯基,他答道:“德国U21在欧青赛中踢得还是不错的。你可能指的是现在德国新一代中没有特别亮眼的明星球员。过去一些年,我们更注重的是战术上的培养,而忽略了个人技术,例如盘带。现在沃尔夫斯堡的青训,一方面要提高团队作战的质量,同时还要提高个人技术能力。”
克拉夫特在给中国教练讲课时,也道明了德国对青训问题的反思。与中国一样,德国的街头足球已经绝迹,年轻球员无法像前辈一样,在“野球”中发挥创造力、磨练个人技术。现在德国青训借鉴了西班牙足球,会在训练中有意模拟街头足球,把分组对抗场地变小(如三对三),让球员们更多触球,并在狭小空间中提高技术。
足球在与时俱进,中国青训教练也应时刻保持与足球先进国家的交流,这正是青训教练和少年们赴德国学习的意义。利特巴尔斯基寄语道:“德国的足球历史更长一些,所以在基层教练的储备上比中国好。德国职业化更久,教练从事青训很多年,经验会更丰富。中国教练的知识储备可能弱一些,但通过交流与交换,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可能形成中国的足球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