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新闻快讯>正文

群众选手进入全运平台 释放全民健身积极信号

来源:中体在线    时间:2017-05-08 08:42:07    浏览次数:     字号:TT
(原标题:群众选手进入全运平台 释放全民健身积极信号) 作者:蒋亚明 

4月底,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太极拳竞赛广州赛区比赛落幕,也率先产生了太极拳项目的24个决赛资格。 作为常年参与、关注群众太极拳比赛竞赛组织工作的武术专家、本届赛事仲裁委员会主任、河南大学教授栗胜夫认为,太极拳群众选手能进入全运会赛事平台,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武术及群众武术的高度重视,它的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设置的金牌上,还在于其发出鼓励全民健身、重视全民健身的积极信号。 推动提升传统武术 栗胜夫认为,太极拳项目成为全运会19个群众项目之一,使群众武术习练者有了与竞技武术运动员在同一个高水平平台演练、表现的机会,这对传统武术项目的促进和提升有巨大的作用。 他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术发展突飞猛进。近20年,出于对外推广等各种需要,我们一直对竞技武术重视程度比较高。相较而言,对群众武术,以及以大众健身为目的的传统武术发展重视程度有所欠缺。但近10年来,尤其在2008年以来,国家对群众武术、传统武术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目前管理部门在竞技武术、群众武术发展上可以说是双管齐下、齐抓并进。然而由于惯性,竞技武术在一些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还是更高些,这主要表现在4年一届的全运会上,各省区市高度重视,在备战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这也是由于竞技武术是拿金牌的,它与管理部门的考核评价有直接关系。而相比而言,群众武术大多还是停留在大众健身、群众赛事这些层次,刺激度还是不够。” 栗胜夫认为,在我国,习练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传统武术的健身人群非常庞大,影响面广泛。政策方面的积极鼓励将有力促进大众习武健身的积极性,尤其对于那些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一定相应水平的习武人群来说,他们多了一个展示、提升的平台,这种巨大的荣誉感对他们热爱武术、积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会有巨大的刺激和动力。 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太极拳决赛项目共有6项,包括规定项目陈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40式、吴式太极拳45式、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栗胜夫说,包括太极拳在内的这么多群众项目进入全运会,这是我国全运会办赛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些改革举措将群众体育的地位有力提升,对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是一个直接的推动。 赛事模式吸引高水平选手 通过观看这次全运会群众太极拳广州赛区赛事的比赛,栗胜夫感觉,选手水平较以往群众武术赛事有大面积提升,可以说是质的飞跃。“这是因为各省区市都选拔了本地最高水平的代表。”他认为,这种赛事模式非常好,因为在国家级的赛事平台上,选手就应该体现这样的水平,而这种高水平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高水平习练者踊跃参赛、展示自我,这部分人群在未来的传统武术推广普及中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栗胜夫说,群众武术由于人口庞大,必须采取了分级模式,例如国家级的赛事活动,选手首先必须在本省内出类拔萃,这也是为了便于群众能够找到相应榜样进行观摩、提升。群众赛事虽然不单纯追求金牌,但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水平和质量,要能够起到带动和引导作用。他认为,在群众武术推广中,从地方到国家各层级的管理部门应该有着不同的分工和任务,例如基层站点、协会要着重将群众发动起来,通过地方赛事活动打基础、促普及,然后再通过更高层次的赛事活动来进行提升促进,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 同时,栗胜夫也认为,对于群众武术来说,我们还有很多提升的地方,“例如在群众武术的赛事体系打造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打造统一的科学链条,上下衔接要更加紧密。比如要建立完善从县级、市级、省级、国家各层级的赛事体系,将各地域、各层次的群众赛事活动扎扎实搞起来,同时还要丰富赛事活动的组织形式、开展方式,使群众武术健身真正服务于国策、服务于全民健身,为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提升造福。” 栗胜夫说,全民健身不是以少数人的身体健康为目的,它以每一个公民为对象。武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有巨大的群众基础,因此理应在全民健身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