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5日消息(记者雷恺 常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陕西省积极探索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解决科研成果“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的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在陕西西咸新区一家高科技企业的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使用磁控溅射设备在陶瓷基板上进行白金镀膜,全自动激光调阻机开足马力生产薄膜铂电阻传感器元件……西北工业大学罗剑科研团队研制的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薄膜铂电阻,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成本还比国外产品低20%。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罗剑坦言,当初团队在是否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也有过顾虑。
罗剑:不希望将我们的产品永远摆在实验室里,但是我们科技工作者所产生的成果都属于职务科技发明,属于国有资产。在创业过程中,如果失败,那就可能面临国有资产流失,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陕西省开展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打消了罗剑的顾虑。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云:将职务科技成果从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退出,进行单列管理,推动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放心转、大胆转,解决他们不敢转的难题。
有了政策支持,罗剑团队成立了国内首家量产薄膜铂电阻的企业,西工大参股,政府部门从场地、资金等多方面提供帮助。不到一年,科研成果就走上生产线,填补了我国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国产化的空白。
在“三项改革”举措推动下,陕西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体产业。仅西北工业大学一所高校,就将200多项知识产权评估纳入改革,获得成果转化收益24亿多元。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开富: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应用于国家重大任务的装备、产业和产业链上,有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截至今年6月底,陕西“三项改革”试点单位扩大到156家,单列管理科技成果9.3万项,完成成果转移转化2.5万项,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企业1572家。
陕西省科技厅创新体系与政策法规处处长马云:我们将持续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全部赋权”、实施限时转化机制、扩大“技术托管”试点范围等创新举措,推动更多的先进优质科技成果嵌入到产业或产业链上,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