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4点,清华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迎来第一堂体育课。包括近300名国际学生在内的约3800名大一新生齐聚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与学校全体体育教师面对面,聆听清华人的体育故事,了解清华体育的内容和要求,体会“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传统与体育精神。体育部教师和体育助教近150人出席本次活动。
2019级本科新生第一堂体育课现场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体委主任史宗恺以“清华的体育:教育目标与传统”为主题发表讲话。史宗恺认为,清华大学的教育目标首先是要培育忠于祖国、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人。要塑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扎实的专业学习、乐观的态度和全球化的视野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境界。在此过程中,史宗恺特别强调了体育对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正向作用和积极意义,以及在个人品格、社会品质等方面所产生的迁移价值影响。他向同学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马约翰先生在1926年提出的“体育的迁移价值”理论,认为运动使感觉更敏锐,使意识得到发展,使身体状态得到锻炼,使学习状态得到影响。体育活动培养运动者的勇气、坚持、自信心、进击性和决心,锻炼运动者的公平意识、牺牲精神、自由与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等优秀的社会品质。
针对大一体育工作,史宗恺专门强调了“大一体育专项”的重要性,通过下午4点以后不排课、体育助教有组织进行集体锻炼,从“制度强制”逐渐过渡到“环境强制”,从而使清华学生从大一开始逐渐养成锻炼习惯,最终构建清华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传统。最后,史宗恺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对课程进行总结
在课上,我国著名能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87岁高龄的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倪维斗通过自身经历讲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对清华体育的认识。倪院士于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受到马约翰先生的引导和鼓励,热爱体育、热爱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跑步。倪院士认为,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让身体强壮,更能够磨练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一种对人格的锻炼。除此之外,从事体育锻炼对专业工作也很有帮助,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使自己保持头脑清醒,更高效地投入工作。
在体育锻炼方面,倪院士不仅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更是要求自己的学生要养成坚持体育活动的习惯,甚至提出“不会游泳不能拿博士学位”的苛刻要求。他幽默风趣地聊起了自己和学生的体育故事,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讲话中也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最后,倪院士勉励同学们要下定决心,加强锻炼,培养自己的体育精神,充分利用清华愈发强大的体育设施和便利的运动条件,继承和发扬“无体育,不清华”的优良传统,达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奋斗目标,在专业上做先锋,在体育上作表率。
倪维斗分享自己的体育经历
体育部主任刘波作为第一堂体育课的主讲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了清华大学的体育传统与清华体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首先,刘波详细讲述了马约翰先生和蒋南翔校长对清华体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强调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和“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清华大学一直重视体育,把体育当作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头等大事。随后,刘波提出当前青少年面临着严峻的体质健康问题,重视体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接着,刘波从体育课教学、体育类社团协会、课外体育竞赛、体育代表队、体育场馆五个方面对清华大学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全面阐释,并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三个一”的“小目标”——即学会一个运动项目、参加一个体育协会、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体育竞赛。刘波还重点说明了大一新生下午4点以后不排课的锻炼组织方式和游泳合格测试标准及测试安排。
体育部主任刘波为新生讲授第一堂体育课
随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倪维斗院士、校友总会副秘书长陈伟强、体育部党总支书记马新东和校团委书记王前等几位老师为新生颁发了进入清华园后体育竞赛的第一个奖项——新生军训篮球赛优胜奖。与此同时,还对获得定向越野优胜奖的同学进行了表彰,他们将会获得体育部提供的锻炼卡一张,可以在校内场馆内免费进行一定次数的游泳、羽毛球等项目的锻炼。
新生军训篮球赛优胜连队颁奖
为了使第一堂体育课得以延伸,各院系新生班级在辅导员和体育助教的组织下于当日晚上召开主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围绕如何实现“三个一”的目标、如何利用每天下午四点半的时间有效进行锻炼、如何发挥集体监督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体育部34位教师参与主题班会,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说明。
2019级本科新生主题班会现场
我国著名体育家马约翰先生在清华任教期间,曾开设“第一堂体育课”,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专门为所有新生解读清华体育传统和体育精神,并亲身示范,讲解清华体育的要求。自2014年起清华大学恢复新生第一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