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体育频道 > 花边体坛>正文

办好运动会 促进大团结——访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

来源:中国广播网    时间:2019-09-11 08:26:47    浏览次数:     字号:TT

新华社郑州9月9日电题:办好运动会 促进大团结——访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

新华社记者谭畅、张浩然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8日在河南郑州隆重开幕。组委会副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9日就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作用、发展方向、引领功能、本届运动会的意义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作用是什么?

郭卫平:一是民族团结。自1953年首届运动会举办以来,始终把促进民族团结摆在重要位置。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永远是我们高举的大旗,永远是我们前进的灯塔。二是弘扬精神。运动会集中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而这些运动项目来源于生活、丰富了文化、滋润了身心。三是人心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

记者:如何加强和改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郭卫平:一是坚持守正创新。继续保特色、求务实、扬正气、树新风,淡化金牌意识和锦标意识,强化凝聚人心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二是坚持民族特色。突出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充分体现运动会“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民族团结和群众体育的盛会”的定位。三是坚持科学规范。进一步把握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性、规律性,不断完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设置,不断完善比赛规程、规则等机制制度,推动赛事的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坚持时代引领。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群众的精神需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运动会办成促进民族大团结的生动课堂、增强“五个认同”的教育阵地、凝聚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磅礴力量的重要盛会。

记者: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如何带动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开展?

郭卫平:群雁高飞头雁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头雁”,具有引领、带动的“龙头”功能。一是把握方向。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必须体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必须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各民族群众筑牢精神支柱。二是保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孕育产生的,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征,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三是提升水平。在这一最高水准、最高规格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上同台角逐,能够极大地提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整体水平。四是推广创新。随着运动会定期召开,比赛项目优化固化,表演项目独特独创。许多原本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民族喜爱和擅长的项目,受到其他地区各族群众的喜爱。

记者: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什么意义?

郭卫平: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运动会的胜利举办,为共庆新中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营造了浓厚氛围。本届运动会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营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氛围,展示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运动会必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责编:杨乔栋、杨磊)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