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冲浪、滑板、小轮车四个奥运项目跨界跨项选材工作目前已正式启动。四个奥运项目面向全国各界和全球华人进行跨界跨项选材,既是体育战线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竞技体育备战奥运的一种崭新模式。日前,本报记者对选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进行了专访。
注重特殊 把握可行
“这四个项目相对比较特殊:都是首次入选奥运会,都是大众运动项目,但在中国起步较晚,竞技水平相对不高。四个项目都比较注重人的基本运动技能,张扬个性。”在曹卫东看来,“基于对这四个项目的理解,将它们作为跨界跨项选材的突破口,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曹卫东表示,北京体育大学虽然没有开设这四个奥运项目专业,但前期做了不少相关工作。比如,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在社会体育领域进行过一些探索,培养了一批热爱以这四个项目为核心的极限运动的教师和学生队伍,为北京体育大学将来实现转型,全力做好四个奥运项目人才培养、训练竞赛和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党组要求,学校从改革调整院系机构、理顺学科专业结构入手,全面启动深化综合改革工作,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重中之重,就是要面向奥林匹克运动,服务国家竞技体育主战场。为此,我们以运动项目发展为主线,设置了8个单项运动学院,其中就包括极限运动学院。为了把学院建设好,我们专门腾出地块,快马加鞭建设极限运动训练场馆设施,涵盖四个奥运项目中的攀岩、滑板、小轮车。”曹卫东介绍。
三驾马车 齐驱齐行
“极限运动学院将为四个奥运项目跨界跨项选材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学校还将负责新选拔国家队的奥运备战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大背景下,中国极限运动协会与北京体育大学极限运动学院正在加速一体化建设进程。曹卫东表示,未来,极限运动学院将与中国极限运动协会一道,共同承担起国家队奥运备战、各类高水平极限运动人才培养、中国极限运动赛事组织管理、中国极限运动普及推广等工作。
“我们将采取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极限运动竞技人才培养和后备力量储备。所谓贯通化,是指极限运动学院与奥林匹克运动学校相对接,早发掘、早培养,打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青训体系。”
本次跨界跨项选材主要针对年龄从13岁至25岁的青少年。“13岁的孩子尚在上初中,他们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后,如果能够达到学校本科招生要求,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本部就读,实现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贯通。”未来,北京体育大学还将实现跨界跨项选材常态化、制度化,注重从社会各界、不同领域选拔适合从事极限运动的优秀苗子,到奥林匹克运动学校进行培养。曹卫东认为,虽然这四个项目在中国起步较晚,竞技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项目后发优势明显。今后,无论对国家队运动员,还是极限运动学院、奥林匹克运动学校的极限项目后备人才,北京体育大学将依托国际办学平台,聘请国际顶尖教练团队、教师团队,为他们提供体能、测评、营养、医疗、康复等完备的训练和保障服务。学校还将把他们送到国外进行学习、训练、交流、比赛,不断提升运动竞技水平,真正实现高端化、贯通化、国际化、协同化“四化”人才培养。
张弛有度 遵循特性
曹卫东表示,极限运动是社会面非常广的运动,因此本次跨界跨项选材“跨的界”也比较广,既跨国、跨地区,又跨行业、跨领域。跨界跨项选材既要遵循竞技体育发展普遍规律,也要遵循奥运备战周期的特殊背景、特定规律,具体来说,选材要注重四大特性。
一是针对性。要针对极限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和体能特点进行选材。因此,选材主要聚焦杂技、武术以及与极限运动有较高关联度的其他行业和领域。
二是科学性。组建了包括教练员、体能分析师、科技分析师、心理分析师、文化课老师在内的跨界跨项选材专家团队,将应用科技手段,对选手进行体能、心理及文化和综合素养测试,确保跨界跨项选材的科学性。
三是有效性。跨界跨项选材的效果关键取决于能否调动起海内外各方面力量。与全国体育、文艺主管部门和相关院校及海外华人团体、体育组织建立良好协同关系,至关重要。
四是可持续性。本次跨界跨项选材不仅要为四个项目选拔有潜力的苗子,更要为体育战线深化改革、推进其他奥运项目跨界跨项选材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对于北京体育大学而言,本次跨界跨项选材只是探索极限运动奥运备战的开端,长远目标是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运动协会以及全国相关的、蕴藏着大量极限运动潜在人才的部门、行业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探索从制度层面建立一套运动项目跨界跨项选材模式,有效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科学选材和奥运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