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需要每天去坚持的,不是每次运动量越大就越好,健身也要把握适量、适度、适时的原则。”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马云说,如果运动后感觉到身体疲劳且持续2-3天或者更久、肌肉疼痛持续3-4天或更长时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头疼、口渴、感到精神压力等现象,说明你已经运动过度了。
过度运动后胃肠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马云介绍,有些胃肠道症状与运动量无关,如因呼吸方式、呼吸节律问题导致的膈肌痉挛、胃痉挛等引发的腹痛,还会表现出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甚至还有胃肠出血的发生。而有些胃肠道症状则与运动过量有关,这种情况一般容易出现在耐力运动项目中,如马拉松、中长跑、长距离游泳等。常见的有运动性腹痛,表现为安静时不痛,在运动中和运动后出现,有些人锻炼时腹痛加重,除腹痛外一般不伴随其他特异性症状;胃肠综合征,表现有恶心、呕吐、返流、上腹痛、胃胀、嗳气等上消化道的症状,也可以有便秘、腹泻、直肠出血、胀气、里急后重等下消化道症状;严重的可以出现运动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色便等;女性长期过度运动可能出现女性三联征,其中就有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不良等胃肠道受损。
研究表明,随着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增加,肠道受损的风险也随之上升。马云解释,运动强度没有一定的标准,运动性腹痛的程度与负荷量大小和运动强度成正比;胃肠综合征在有的项目与强度有关,研究发现自行车运动当强度达到最大摄氧能力的90%时,就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而长跑运动中即使是小强度但持续运动2小时以上也会出现胃肠不适症状。运动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关系,运动强度越大,运动持续时间越长发生应激性溃疡的几率就增加。
为防止出现过度运动相关的肠道问题,马云建议广大健身爱好者首先要了解病因。总体来说,胃肠道黏膜损害直接的原因有胃黏膜血流量明显减少,脱水、胃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损伤、胃肠道收到机械性振动损伤、胃肠道动力学改变、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心理因素的影响、药物、不良饮食、饮水等等。
马云强调,引发的胃肠道症状的原因很多,确定运动引发的胃肠道症状后,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中要补水和电解质、在过热或过冷天气时尽量不要在室外运动;避免运动后立即进食对胃肠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身体出现不适感觉时就不要强行运动等。如果经过医学检查胃肠道确实有问题可以服用一些相关药物和营养品,具体要咨询专业人员。
(责编:张帆、胡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