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皓在比赛中。 陈子昊摄
一场大雾弥漫在3月10日上午的云南大理南涧县无量山药谷,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普金学兴奋的心情。这一天,2018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第一站正式打响,作为一名业余选手,普金学终于获得了和专业选手同场角逐的机会。
“心情特别激动,昨天晚上睡不着觉。”普金学说,骑山地车15年,参加过不计其数的赛事,这场打破了专业与业余壁垒的赛事竟令他失眠,赛事的魅力与影响力可见一斑。
去年底,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席沈金康提出“双轨制”改革理念,力图推动自行车运动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其中,在赛事的改革设想当中,建立联赛体系、打破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成为备受关注的内容之一。
2018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的举办,体现了这项改革已经开始落实,而建立在往年冠军赛体系上的这场联赛,也有了不同的内容形式。
首先,在赛事名称中有所体现,将“冠军赛”改为“联赛”,并增设为全年8场的规模;增设奖金奖励机制;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同场角逐;专业选手的积分等同于冠军赛,业余选手也可获得积分与奖金。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首次在全国赛上增设了团体接力赛,以竞赛杠杆的力量促进各省市建立健全队伍建设,扩大山地自行车参与人口。
“对于专业车手来说,业余选手的敬业精神会为我们带来一些促进,而奖金的设置,更能推动大家参赛的热情。”中国国家山地车集训队主教练陈宝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团体赛的排名与团体接力赛的设置,也会让更多省市专业队培养更多山地自行车人才。
尽管与专业车手相比,业余选手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对于项目的热爱与投入度也让人感受颇深,“业余选手参与进来,对于专业队的很多人来说,肯定是有促进作用的,专业的骑不过业余的,多丢人啊。”国家集训队成员、代表甘肃出战的老将王祯说。
与专业车手有强大的团队协作、后备保障不同,业余选手需自行前往赛区,自己准备器材,做好参赛准备,甚至连比赛中的供水都是“蹭”专业车队的,但大家还是很踊跃地来到了无量山。
共有5名业余高手出现在了赛场上,虽然没有积分,他们只能排在队尾出发,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好胜心,“比赛有个出发圈,这是业余赛事当中没有的。我给自己制定的战术就是在出发圈抢到好的位置,随后按照自己的节奏比赛,应该说我的战术实施得还不错。”普金学在与专业车手的争夺中顺利完赛,并取得了第10名的好名次。“下一场联赛,我就可以排在第一排出发了。”他开心地说。除他之外,还有两名业余选手也顺利完赛,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场比赛共有51名选手参赛(5名业余),完赛人数只有16人。
赛道难度大、骑行距离长、专业选手水平高,每圈骑行还面临着被“关门”的危险,因此,也有两名业余高手由于准备不足憾遭淘汰,“专业的太强了,一下子就把我的节奏打乱了,属于战术失误吧。”业余高手罗丹志遗憾未能完赛,但他表示,下一站一定会找到“窍门”。
如果说,去年的天津全运会,山地自行车首次为业余选手打开大门,算是专业与业余车手同场角逐的“试水”。如今,业余选手与专业车手同场角逐已逐步放开,正在成为常态化的赛事。不难想见,未来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业余选手参与进来,以专业队水平带动业余选手的提升,以业余选手促进专业车手努力上进,这种相互融化与促进,必会为中国山地自行车的蓬勃开展带来一股强劲的春风。 (大理3月11日电)